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
2020年11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与应对之策》的主题演讲。
各位好!经济形势总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今天的题目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与应对之策》,给大家分享三个方面。
一、今年经济发展的四个“没想到”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六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特别是稳增长。当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的有机统一。因此,按照去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出台的措施,如果能落实到位,今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六左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新年伊始就出现了新冠疫情,一下子打乱了我们经济运行的正常进程,这是第一个“没想到”。
由于我们的体制优势和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我们很快就遏制了新冠疫情蔓延的势头。但是没有想到在我们抗击疫情的窗口期,西方有些国家基于他们的傲慢和偏见,最后导致了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这使我们在抗疫上,只能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经济在常态化的抗疫过程中向前推进,这是第二个“没想到”。
我们想这么大的疫情西方应该是全民抗疫,没想到人家甩锅中国,把疫情的蔓延归责于中国,并且不仅不积极抗疫,还变本加厉地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化了对中国发展的围堵,这是第三个“没想到”。
我们基本上在多重压力中推进经济发展,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的经济在这么多的困难面前和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保持了很快的发展势头,前九个月正增长0.7%,这个经济增长速度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主要的新兴国家、发达国家,经济都在往下走,这是第四个“没想到”。
今年中国经济是在四个“没想到”的状况下前行,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超过我们的预期,这是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方面。
二、当前和下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我们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并没有化解,只是因为疫情的发生而暂时脱离了人民关注的焦点。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居于动荡变革期,对中国的围堵打压不会减少,只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所以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将会趋紧。其次,国内正好处于转型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转换经济动能,必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年中央提出了“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这是应对当前和长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推进新格局的形成,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制度优势、人力资源、广阔市场,还有人民的大局意识强,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但是决定我们成就的往往不在优势,而在于克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度。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推动双循环的格局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所面临的挑战,关键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供给质量的制约。第一,中国虽然这几年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供给质量有所提升,但是还不能太过乐观,相当规模的产品质量不高。我们老说有200多款产品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鲜有世界名牌产品,我们的供应体系很完整,有41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我们什么都可以造,但还大量地向国外进口,每年花费11万亿多人民币。第二,很多特殊产品需要进口。这里面有我们资源短缺的,也有我们因为技术能力不强、比较薄弱的。从资源短缺方面来讲,比如石油、特种钢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从技术能力不强的角度,比如农业很多种子需要进口,芯片去年进口的费用就达到3000亿美元。所以这也是体现供给侧质量不高的表现。第三,产品和服务脱节,产品好的不一定服务好,往往是重销售、轻售后服务,所以必然影响到国内市场的开拓。
第二个挑战,关键核心技术不强。近几年中央一直强调这个问题,关键核心技术不强对我们双循环格局形成有什么影响?没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没有我们所说的“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产业技术做支撑,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现代化完成不了,很难对接世界高水平的产业链条,不能参与世界大循环。所以关键核心技术不强会影响到国内经济循环,也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循环。
第三个挑战,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我们区域、城乡差距比较大,按道理说,潜力也比较大。但是这个潜力只是潜在的能力,需要激发出来,如果差距过大,而不加以解决的话,不仅不能激发需求,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我们现在看到东西差距并没有彻底地解决好,同时又出现了南北差距;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智能,农村虽也在发展,但是相对比较缓慢。另外,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第四个挑战,治理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或者说治理能力参差不齐,现代化水平不高。怎么对我们的双循环格局带来影响呢?第一,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导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这就导致了资源的错配、重配,也导致资源要素不能自由、自主的流动,这就会影响到整体创新。第二,存在着不想作为、不善作为、不会作为、消极作为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有很多消极作为的,他自己不干事,还不叫别人干事。第三,上下不衔接,上面转化的职能下面接不住。第四,技术手段支撑不够,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不够。
三、促进经济向好发展的关键对策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我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从明年起我们要开启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搞“十四五”规划,明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启动的第一年,明年还是建党一百周年。各种都表明抓好发展实现稳定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坚持目标导向、文化引领,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有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第一,优化经济调节和宏观调控,及时调控务实有效的政策供给。我们国家这些年经济能够持续向好发展,得益于各方面的努力,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级政府的经济调节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审时度势,推出一些有实效的政策举措,而且创造了不少的方法,如精准调控、区间调控、乡级调控,现在看到比较多叫做预周期调控,说明我们在不断突破经验。国家的政策不断完善,从开始提六稳,接着提六保,现在又提双循环。在具体政策上,我们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其它政策为配合,出台很多政策,如减税、降税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优化环境、创造空间,推动经济保持持续、向好的发展。
第二,着眼于目前双循环,补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整个经济发展要补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关注焦点、解决堵点、强化亮点、改革痛点。补根基,就要把为未来发展做支撑的基础打好;补短板,就要把堵点、痛点疏解掉,或者让它强起来;同时,要关注解决人民关心的焦点问题。我特别强调我们在推进新基建的时候不要忽视老基建,老基建和新基建已经融为一体,而新基建的重点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我们搞得越新越好。再比如,推进有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跨区域的、援疆的重大基础设施。再比如,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质量引领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各类消费,还有促进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还有大家普遍关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第三,立足于公平、公正,创新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要搞好,需要各个方面努力,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干部、企业家、科学家等共同努力。最好的办法是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政策核心是公平、公正。我们把能干的人提上去,让肯干的人不吃亏,让实干的人得到好处。我们的企业如果公平竞争,就能够实实在在推动生产发展。我们的科学家如果既能够享受基层的激励,同时又让他们不缺钱,我想他们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如果把能力作为关键要素,我们的干部就一定会充分发挥成果。所以,促进双循环和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治理方式,以公平、公正为核心,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各层面的积极性。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推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和对策,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华顿经济研究院根据范恒山讲话录音整理)